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
传统金融业务如何与全息投影、NFC近场通信、3D影像、虹膜识别等前沿科技相融合?在“时空穿越感”十足的中国银行智能网点,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先来看贵金属展示台。在全息投影和3D影像技术的支持下,客户动动手指,点击感兴趣的产品标签,贵金属产品的立体图像就会以360度旋转的方式展示在眼前,视觉效果甚至比实物展示更加逼真。而且,摆脱了展台空间的限制,更丰富多样的产品得以充分展示出来。
体感式互动屏幕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客户可以在触控屏上查看产品介绍或参与金融游戏,大堂经理还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将手机屏幕投射到液晶屏,更好地为客户演示手机银行的新功能。据悉,中国银行还在筹备应用虹膜识别技术,追踪客户使用电子渠道时的眼动数据,开展更加精确的客户体验研究,以推动客户体验实现进一步的飞跃。
在中行智能网点的自动贩售机上,记者还试用了NFC近场支付、手机声波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选中商品后,拿出长城IC借记卡,只需像刷公交卡一样贴近卡片感应区,轻轻松松就购买成功了。办理业务之余,还能享受小额消费的便利。
除了高科技设备外,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和产品推荐,更是中行智能网点的亮点。当客户走进智能网点,在排队机上一刷卡,系统立即识别客户身份信息,把资产情况、持有产品、交易信息等数据主动推送给客户经理。这时,本文开头设想的服务场景就会真实发生了——客户经理在与客户见面前已经对客户情况了如指掌,接下来的主动迎候、产品推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自然轻松到位。通过这样一套完整的智能系统,在大数据运算的帮助下,中行实现了更加精准、贴心的差异化客户服务。
交易流程简化也是智能网点的特色之一。中行正在研发推广免填单、无纸化和电子签名等功能,省去客户在柜台办理业务过程中填写各种纸质单据的麻烦。在电子填单设备上填写一些基础信息后,客户可获得一个二维码,而网点柜员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直接导入客户信息。
在运用前沿科技帮助客户节省时间的同时,对关联柜台交易打包组合、简化柜员操作,是中行提升服务效率的另一个秘诀。个人客户办卡、开通网银、签约理财和基金服务等一系列业务,企业客户签约网银查询和转账服务、设置财务人员及其操作权限等多流程操作,被组合成个人综合开户、网银服务包签约等,柜员可一次性完成多项交易处理。
战略改革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全方位、多样化、跨行业的竞争和挑战正成为传统银行业面临的“新常态”。作为历经世纪沧桑的百年老店,中国银行一方面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等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面对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所带来的“金融脱媒”压力,锐意进取、主动创新,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实体网点在客户选择金融服务品牌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虽然大多数客户不再将网点作为其取得银行服务的主要通道,但是在同样这群客户之中,很多人还是希望若有需要时仍能享受到实体网点渠道的便利性。”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移动金融研究学者Brett King在其畅销书《bank3.0》如是说。“我不见得会去网点,但一想到在有需要时网点可提供协助就倍感安心。”这也是银行较之互联网金融企业显著的优势之一。因此,中行在大力发展电子渠道、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大力推动网点转型升级,深挖网点潜力来提升客户黏性和网点经营能力,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激烈的同业竞争。
在网点的转型蓝图上,有什么计划可在未来3-5年达成,让客户和银行都从中受益呢?Brett King就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减少客户与银行互动的阻力,加强客户行为分析,优化系统,推动交易自动化。这些都与中行的网点改革措施不谋而合。
仅从增强客户与银行互动的举措,足以看出中行网点改革所下的功夫之深。通过优化网点空间布局,增设客户体验区,配以智能设备,让客户充分体验银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减少客户对新事物的接受障碍。客户在体验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有工作人员随时解答,但网点人员和服务成本并未由此增加,因为中行配套的改革举措是提升自助服务效率,减少高柜数量,提高网点营销人员占比,让更多的柜员走向大堂,从事客户沟通和服务工作。这种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成功将更多的客户引领到新的电子渠道自助交易,减轻了柜台压力。
中行内部数据显示,网点智能升级后,高峰时段客户的等候时间可缩短15-20分钟,与此同时,电子渠道交易迁移率持续提高。2014年,部分智能网点的拨备前利润增长超过44%,比基本条件相当但尚未进行智能升级的网点高出14个百分点。网点智能化改造升级已经初步显示出客户和银行双赢的成效。随着改造范围的扩大和智能化程度的加深,良性循环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未来银行的现实演绎
在《2016年的银行业》报告中,埃森哲提出了未来银行的3种主要创新模式:“智能多渠道”型银行——通过强化多渠道体验来留住客户,并有效满足其金融需求,同时将数据分析战略性地应用到该模式的核心部分;“社交参与”型银行——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互动来提高客户亲密度;“金融或非金融数字生态系统”型银行——将银行定位于金融及非金融服务销售生态系统的中心,充分借助移动技术的力量,通过合作伙伴网络,为客户提供超越传统银行产品范畴的服务。可以说,上述三种创新模式已在中行智能网点基本实现。
中行非常注重通过电子渠道与物理网点的协同服务来提升客户体验。记者在智能网点发现,客户只需通过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预约网点服务,就可以在约定时间段到网点快速办理业务。 “中银签证通”是中行跨渠道协同服务的又一更典型例子。这是中行发挥传统服务优势,为出国客户提供的代办签证创新服务。客户可以通过中国银行的官方微信提交签证申请,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会对相关资料进行预审把关,预审通过后客户再微信付费。所有签证办妥后,中行网点提供邮寄到家的贴心服务。客户还可以通过微信随时查看签证进程。
中行不仅基于微信渠道提供金融服务,也非常重视通过社交媒体与客户互动。客户关注中行官方微信“中国银行微银行”,既可以查询账户余额、交易明细、信用卡账单和网点信息等银行资讯,又能办理无卡取款、购买理财产品、信用卡还款等金融交易,还能参加中行开展的有奖互动活动。此外,客户对银行服务如有疑问,可以通过微信在线客服,实时与中行互动交流。
包括前文提到的微信代办签证服务,智能网点为到店客户提供的打印传真、商品自动售卖服务,以及中行电子银行提供的民生缴费、医院预约挂号等,都已超越了传统银行的服务范畴。从这个角度说,中行正在向“金融或非金融生态数字系统”型银行迈进。
这些是未来银行的近景图,在中行智能网点已经提前实现。那么未来银行的远景图——后智能网点时代的银行服务又将如何?也许答案就在中行自己对智能银行的定义之中:“随时、随地、随心。”未来是值得憧憬的,在中国银行,我们或许可以看到部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