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13728883399
  • wangyp@shangeai.com

人脸识别场景日趋多元 “刷脸”尚需谨慎

时间:2018-01-11 18:32:38点击:623次

如今,“刷脸”一词的热度正逐步超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社会关注的高频词汇。2017年12月25日,由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腾讯、建设银行等10余家单位发起的“微警云联盟”成立,公安机关现场签发了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网证”。据了解,“网证”也通过“刷脸”技术,直接将用户人脸信息与公安部身份证制证数据库中的身份证照片进行比对。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3D人脸扫描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提升,未来的人脸识别将更广泛的应用于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中,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身份证“网证”闪亮登场

第一张“微信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于2017年12月25日在广州市南沙区行政服务中心签发,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以及旅馆业登记、物流寄递等实名制应用场景,提供国家法定证件级身份认证服务。有了“网证”后,通过“网证+刷脸”模式即可完成身份认证,无需再携带实体身份证和留存身份证复印件。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26日下午,一天多的时间内就有3万多人办理了“微信身份证”。身份证“网证”首先在广东试点,预计今年1月全国推广。

“网证”之所以受到欢迎,跟实体身份证的使用痛点是分不开的。实体证件使用过程是复杂化的,而一键式刷手机能精简整个过程。此外,实体身份证承载了很多个体隐私,使用也往往裹挟着使用者的顾虑。而“网证”则以加密二维码的形式完成验证,对方不需采集具体信息,只接受来自公安部数据库的核对反馈。“网证”不仅仅是完成对实体身份证的代替使用,它在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保障方面,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广州南沙警方“微警”团队负责人闫栋介绍,“网证”生成过程十分安全,不会留存任何信息,且“网证”信息与人脸、指纹、身份证芯片绑定,几乎不可能被仿冒。

人脸识别场景日趋多元

近期,国内几大银行陆续宣布上线“刷脸支付”、ATM机“刷脸取款”,厦门市部分农行ATM机也实现了“刷脸”取现;以苹果iPhoneX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实现了人脸解锁、付款等功能;此外,人脸识别门禁、通过“刷脸”签到也悄然普及......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使市民的生活步入了“看脸时代”。

例如,福建省公安厅与腾讯互联网+合作事业部发布了名为“牵挂你”的防走失平台。依托于腾讯优图的人脸检索技术,市民与公安人员能够将疑似走私人员的照片上传到该平台,以检测是否为在记录在案的走失人员;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正式发布升级后的“武汉交警智慧服务平台”,着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全年无休的指尖上的AI警局。武汉市民通过该平台,刷脸认证成功后,无须其他凭证和资料,即可在线办理130多项交管业务,其中,可全程网上办理业务和交管服务的达95项等等。

而作为人脸识别技术最先也最普遍的一个应用,安防领域目前已经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一片红海。当摄像头能够清晰拍摄到人脸时,索引系统能够自动将人脸与罪犯库里的数据进行比对,判断出现在摄像头里的行人是否在罪犯数据库里有存档,整个过程只需要2-3秒的时间。

专家认为,“刷脸”应用正加速渗透市民生活,人脸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

“刷脸”尚需谨慎

“刷脸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泄露、安全隐患等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如何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成了决定这项技术能否普及的关键。

目前,在很多人看来,人的脸部特征有很强的唯一性,这使得人脸支付安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但这项新技术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尚未克服。尽管机器人脸辨认的准确度高于肉眼,但仍会小概率呈现“误判”,尤其是对相似度高的脸容易出现识别误差。

可以说,刷脸技术的确能被视为是一种改革和创新,也必定会成为未来支付领域的一大趋势。但对于刚刚起步的刷脸形式来说,必然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刷脸技术还需政府加强监管、引导建立统一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在升级技术、制定法律、加强监管、普及知识等诸多方面用力,做到技术、法规“双保险”,共同维护“刷脸时代”的健康发展。

来源:通信信息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