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13728883399
  • wangyp@shangeai.com

公交、地铁刷脸支付有何异同?交通刷脸支付趋势分析

时间:2019-12-19 10:15:20点击:1724次

随着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二维码支付逐渐普及,刷脸支付进入大众视野,移动支付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争夺。

人脸识别的热潮下,除了普通消费领域,刷脸支付还延伸到了公共交通领域。然而,交通领域有着相对复杂的环境和历史因素,而且公交地铁不尽相同,本文将从公交、地铁两个方面分析刷脸支付的异同和发展前景。

刷脸支付乘车多地试行,但体量都较小

2019年1月10日,金华公交刷脸乘车项目正式启动,成为了全国首个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乘车的城市。

2019年4月1日,济南市首条地铁线路1号线正式开启商业运营,而随着地铁上线的还有人脸识别乘车系统,这让济南地铁成为国内首条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地铁线路。

这两项试点可谓开启了公共交通领域刷脸支付的新格局,于是至今全国已经有多地的公交地铁开始试行刷脸乘车服务。



据移动支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公交领域有包括金华、禹州、赣州、贵阳、青岛在内的近20个地区的公交系统上线了刷脸乘车服务。

地铁及轨道交通领域则有济南、广州、深圳、郑州、北京、贵阳等在内的7个地区的相关轨道线路上线了刷脸乘车服务。

以上只是统计了已经正式上线的地区,而此前包括成都、武汉、上海、福州、重庆在内的地区都公开表示进行了刷脸乘车的相关测试和试点,未来将会推出到市场。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公共交通领域的刷脸支付可谓遍地开花,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个特点。一方面,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领域,刷脸支付的支持线路均较少,通常只在部分线路进行试点;另一方面,公交刷脸支持地区多数为三线城市甚至是更小的县城,而地铁刷脸则有诸多线路或人群限制。

因此,目前刷脸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尽管发展迅速,但是总体而言体量都较小,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普遍现象。

公交、地铁刷脸支付的异同分析

从NFC支付、二维码支付到刷脸支付,公共交通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移动支付最后的堡垒,而目前公共交通领域的刷脸支付应用体量较小的原因更多的是人脸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发展的缩影。

首先是相同点。

第一、均采用1:N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App预先采集或上传人脸信息,然后通过专用设备识别人脸信息进行1:N的在线比对,从而进行身份认证,以完成扣款。

第二、均采用实时在线人脸比对方式。且两者的共同难点都是如何有效地提升1:N的比对速度。据悉部分情况能实现闸机“暂时离线”,但目前应用端无法被证实。

第三、均在支持IC卡、二维码支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因此可以看出运营方对于刷卡和扫码乘车是基础要求,刷脸乘车是进阶要求。

从相同点而言更多是两者在当前技术模式与发展趋势上的方向,而不同点则表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环境不同。环境不同主要表现在受理刷脸支付时的外部环境和网络环境,一方面公交处在相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光线、角度、客流无序程度都决定了刷脸乘车的难度,甚至类似于深圳公交手持终端的人工售票车辆将无法很好地实现刷脸应用。这一点上,复杂的环境决定了公交刷脸对于相关算法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铁稳定和有序的受理环境则相对更适合刷脸支付过闸的推行。

另一方面,地铁拥有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可以建设更加稳定的局域网络,而公交则需要利用4G网络进行实时通讯,这一点同样也会影响两者的刷脸识别率。

第二,运营角色不同。两者的运营方分别是地铁公司和公交公司,同时更多的技术提供方也参与到了部分小体量城市的刷脸支付运营中。回顾以前,卡时代的一卡通公司更多地把控了交通卡的发售和管理;二维码时代的微信、支付宝等巨头以及其服务商们收割了二维码的交通支付战场,但同时地铁公司逐渐从背后走向前台,开始主导轨道交通的移动支付运营;到了刷脸支付时代,更多角色将会进入战场,地铁公司开始完全控制运营权,公交公司也开始脱离一卡通公司进行创新和运营。

实际上,运营方的转变也带来了行业格局的变化,例如各地地铁公司的“露脸”、公交公司的独立,将割裂原有的一卡通局面,通卡公司将逐渐失去市场地位甚至有可能淡出市场;其次巨头以及技术服务商的入局将打乱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格局,多个App、多个二维码、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将会在各地的交通领域出现。

交通刷脸支付的趋势和前景分析

不久前,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云生曾发文表示,公交系统的“刷脸”应该慎行。他表示公共交通的基本诉求是效率和安全,而刷脸反而会引发三个层面的效益悖反。而三个层面的悖论主要聚焦于人脸识别的效率并不够高,人脸识别技术并不是绝对的安全以及人脸信息如何保障安全等方面。

移动支付网也曾就刷脸支付在交通领域的发展进行过分析,(点击查看:刷脸支付走进交通领域,未来有多大的想象空间?)对于人脸信息的保护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所有人脸识别应用以及法律层面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了效率与安全的基础上,移动支付网认为刷脸支付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有以下几点趋势:

第一、刷脸支付有必要兼容二维码。目前从消费者的接受度而言,二维码显然更受消费者欢迎,而交通领域的二维码支付也已经基本普及,刷脸支付要想入局也必须在支持二维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因此兼容二维码有一定的必要。

第二、刷脸支付需要解决离线问题。目前二维码支付已经普遍实现了“双离线”模式,即消费者手机端以及受理终端能实现同时在无网络下进行离线交易,而刷脸支付比较依赖于实时比对,尽管据悉地铁领域能够实现部分Token的本地离线缓存,但不同于二维码较少的数据管理,人脸信息的缓存难度相对更大,实际应用情况目前无法考量。

第三、刷脸支付需要解决“缩库”问题。当1:N足够大时,服务器显然会受到更高的并发冲击,因此如何将N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缩库”则是刷脸支付运营方们需要考量的问题。目前,据移动支付网了解,部分技术服务商和研究文章表示会通过通道口摄像头“预筛”的方式进行先判断,或者通过常客库、客流分段等方式进行人脸库的分级分层。但是具体应用效果目前也无法考量。

第四,刷脸支付未来需要与智慧交通应用相结合。实际上交通领域的刷脸支付并不是刚性需求,而且加上二维码等移动支付的普及,刷脸能提供的效率提升非常有限,因此未来的交通领域的人脸识别一定不仅仅局限于支付,如何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方面进行拓展将会非常重要。

第五,5G的商用和普及将为刷脸支付带来利好。无论是对于人脸识别的速度还是人脸信息的实时处理。

结语

尽管目前消费者们对于刷脸支付的接受度并不乐观,而主要问题集中在人脸识别所能带来的能力以及人脸信息的安全,刷脸乘车同样如此。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规范,这些问题显然都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问题。

几年之前,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二维码支付会普及到今天的地步,深入到普罗大众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几年之后,刷脸支付是否能够再次普及,谁又说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