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13728883399
  • wangyp@shangeai.com

刷脸支付成新战场,安全性与隐私保密跟上了吗?

时间:2019-10-08 10:41:57点击:721次

本以为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革新了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物理货币后,将会让“二维码”成为未来数字生活亘古不变的主货币。

但是结合行业与线下体验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似乎并不满足二维码的效率,因而希望推出一种更加简化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

2019年,一场关于“刷脸”的变革正悄无声息的席卷开来,包括京东、银联在内的第二梯队支付平台蓄势待发,企图在新赛道分得一杯羹,同时,微信、支付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补贴大战,企图延续曾经创下的辉煌……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或许由今年开始,便捷的“刷脸”将取代繁琐的二维码,成为我们支付的主要手段,但是长远来看,这条路似乎并不会比二维码更好走。

二维码市场已经饱和
早在2010年,有电子商务加持的支付宝率先启用二维码支付技术,由于正赶上移动互联网起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下,仅仅3年,支付宝就占据了线下支付70%的市场份额。

就当支付宝准备一鼓作气统治整个线下支付市场的时候,微信却在2014年悄无声息的上线了“红包”功能,此功能一举扭转了腾讯财付通的鸡肋地位——根据易观智库显示,在此之前,微信支付仅占据3.3%的市场份额,到了2015年Q3,微信支付市场占有率一跃占据了15.99%的份额。

同年,滴滴、快的补贴大战成为当年互联网行业最耀眼的事件,这两个公司背后站着的正是腾讯和阿里,其实腾讯和阿里烧钱补贴出行市场最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行”,而是支付。

由于移动叫车只能通过手机端进行操作,并且付款也将转移到手机端,所以腾讯和阿里拼命的烧钱,首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教育用户,让用户养成移动支付的习惯。

最终,随着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微信和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也以平分秋色告一段落——根据Analysys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支付宝占据移动支付53.71%的市场份额,微信支付占据38.82%的市场份额,这两家合在一起占据了92.53%的市场。

纵览行业可以发现,微信和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几个季度以来都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这明显是市场成熟的标志。

虽然在二维码支付市场已经成熟,但是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固化。

刷脸支付将成降维打击通道
一方面,微信和支付宝谁也不服谁,另一方面,银联、京东等第二梯队的支付平台也想在移动支付领域分一杯羹。因此,大家很默契的想到了通过技术升级实现降维打击。

早在2014年,受微信“偷袭珍珠港”的支付宝就开始进军刷脸支付领域,到了2015年德国汉诺威展,马云更是亲自站台展示了刷脸技术。

经过几年的迭代,2018年末,支付宝率先在消费级市场推出了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几乎以此同时,国字号的银联也联合一众线下门店,上线了刷脸支付。

不过从现在来看,由于移动支付是一门很依赖底蕴的行业,第二梯队的支付平台与第一梯队的微信、支付宝一同推出刷脸支付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

从这个角度再看2014年的微信,可以发现,如果当时微信没有率先推出“红包”这个降维打击,其与支付宝势均力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正如历史上的无数次事件重演一样,微信和支付宝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烧钱大战。

2019年4月,支付宝推出蜻蜓2代,定价1999元,并且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30亿元人民币用于刷脸支付的升级和推广。仅仅5个月后,支付宝又宣布,补贴由原来的30亿元人民币提升到不设上限。

2019年8月,微信支付也推出了刷脸支付硬件设备“微信青蛙Pro”,同时微信也宣布开启微信支付成长计划,开启补贴模式。虽然微信官方没有透露此次在刷脸支付方面将烧多少钱,但是业内传闻微信的补贴目标将是100亿元人民币。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刷脸支付领域如此疲于奔命,实属出于无奈。

这是因为刷脸不同于二维码,并不能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整合。换句话说,受限于体积与效率,未来的线下商铺在微信和支付宝的刷脸设备中只能二选一。

因此,到了刷脸支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终极决战终于将要打响,或许在5年以后,我们去线下店支付,将再也听不到现在熟悉的“微信还是支付宝?”,而是直接扫脸支付,当然,具体是哪家胜出,就不好说了。

安全性与隐私将是最大挑战
当然,除了更加方便,刷脸支付在安全性与隐私方面也对平台运营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人的外观不具有隐私性,怎么避免人的面部信息不被盗就成了摆在平台运营商面前最显著的问题。

以iPhone的Face ID为例,虽然苹果宣称其误判率仅为百万分之一,但是iPhone X仅发布两个月后,越南一个名为Bkav的安保公司就通过制作磨具破解了Face ID。

由于面部信息具有“唯一性”,一旦被“盗”,怎么保证消费者可以继续安心使用刷脸支付,也是一大严峻挑战。

此外,由于立法还没有跟上,消费者将面部特征交给平台运营商,平台运营商又怎么能保证消费者的面部信息不泄露?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来看,刷脸支付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希望平台运营商不要仅仅关注对手与市场,还是应该回归初心,以消费者为主体,进而达到人机协同发展的次时代信息革命。